2025年女篮亚洲杯的铜牌,刺痛了所有中国球迷的心,曾经的亚洲霸主、世界亚军,如今却折戟半决赛,这究竟是新老交替的阵痛,还是用人策略的失误? 亚洲杯的硝烟散去,留下的却是中国球迷心中难以平复的失落。澳大利亚女篮捧起了冠军奖杯,日本女篮紧随其后,而我们翘首以盼的中国女篮,却只收获了一枚铜牌。这与三个月前宫鲁鸣指导“卫冕”的豪言壮语形成了鲜明对比,更与两年前世界杯亚军、亚洲杯冠军、亚运会金牌的辉煌战绩判若云泥。短短两年,中国女篮究竟经历了什么? 
赛场上,王思雨仰天痛哭,杨力维捂脸哽咽,黄思静赛后采访时眼眶泛红,她们的泪水,是对失利的痛惜,也是对未来的迷茫。曾经并肩作战的三巨头,如今面临各奔东西的局面,中国女篮的未来之路,该如何抉择?球迷们纷纷涌向李梦的社交媒体,留言期盼她的回归,仿佛只要李梦在,胜利就唾手可得。而李梦,只是沉默地重复着那句被移除名单时说过的话:“时间会证明一切。” 如今看来,这句话饱含深意,没有李梦的中国女篮,实力确实大打折扣。 
王思雨,这位曾经在世界杯和亚洲杯上屡建奇功的核心后卫,以其强大的心理素质著称。在本届亚洲杯上,30岁的她却沦为替补,场均仅有12.8分钟的出场时间,却能贡献9分、5.2次助攻和2.8个篮板,攻防效率远超主力李缘。这种落差,对于一位渴望为国争光的功勋老将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打击。反观李缘,虽然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时间,但在得分、篮板和助攻等关键数据上却全面落后,却依然是重点培养的对象。这种用人策略,着实让人难以理解。 
李梦被弃用,王思雨不受重用,曾经的三巨头,如今只剩下韩旭孤军奋战。宫鲁鸣指导将目标锁定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,这固然高瞻远瞩,但为何不能先借助王思雨、李梦、杨力维等优秀球员的力量,帮助中国女篮在本次亚洲杯上取得冠军,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新老交替呢?两年前,正是她们带领中国女篮登上亚洲之巅,世界之巅。如今,她们被冷落,中国女篮也随之跌落至亚洲第三。她们的重要性,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? 
年轻队员的培养固然重要,但绝不能因此忽视老将的价值。经验、技术、心理素质,这些都是老将们经过无数次实战磨砺出来的宝贵财富,是年轻队员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。一味地追求年轻化,很可能会导致球队整体实力的下降,甚至错失重要的比赛机会。 
那么,中国女篮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?是继续坚持年轻化战略,大胆启用新人?还是重新审视老将的价值,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?亦或是寻找一个新老结合的平衡点,让年轻球员在老将的带领下快速成长?这无疑是中国女篮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 
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新老交替。新秀的活力和潜力固然可贵,但老将的经验和稳定同样不可或缺。一个健康的球队,应该是一个新老结合、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。我们需要给年轻球员提供成长的空间,同时也需要给老将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。只有这样,中国女篮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 中国女篮的未来,需要精心规划,更需要大胆尝试。如何在年轻化和经验之间找到平衡,将决定中国女篮未来的走向。我们期待着中国女篮能够重整旗鼓,再次走向辉煌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