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回归快三十年了,看着阿根廷还在为马岛憋屈,真让人琢磨:同样是殖民地,怎么英国对马岛死咬着不放,对香港倒是爽快放手了? 说到底,实力是硬道理。 
马岛那地方,说白了就是个资源仓库。 底下埋着石油天然气,岛上还能薅羊毛捞鱼虾,英国人哪舍得松口? 
哪怕隔着半个地球打仗烧钱,也得攥在自己手里。 香港不一样,它值钱在位置。 
靠着大陆面朝大海,维多利亚港是跑全球航运的关键节点,离了背后整个中国的市场和经济活力,光英国人自己玩不转。 说白了,马岛是抢资源,香港是做生意,英国人心里那本账算得比谁都精。 
阿根廷跟中国比,差的可不止一星半点。 二战打完,英国早不是当年日不落帝国了,可收拾阿根廷还是够用。 
隔着半个地球派兵,愣是把阿根廷打得没脾气。 但对着中国? 
英国人心里有数。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什么战力,他们清楚得很。 
再看看八十年代初的中国,几百万陆军摆在那儿,真要动手,香港那点驻军能扛多久? 撒切尔夫人跟邓小平谈完出来都摔跤了,这压力得多大。 
反观阿根廷,既没那军力硬拼,国际上也拉不到足够帮手,只能吃哑巴亏。 再说白纸黑字的合同。 
香港回归有《南京条约》明明白白写着租期,到期归还天经地义。 新中国一成立就宣布不认不平等条约,但这白纸黑字反而成了最硬的台阶,让英国想赖都没法赖。 
马岛呢? 乱成一锅粥,英阿两边各说各话,英国咬定自己先发现,阿根廷说继承西班牙,公说公有理,这事就扯不清了。 
英国人逮着这空子,仗着拳头硬,干脆直接占着不走了。 其实最关键的,还是谁拳头硬。 
马岛战争英国赢了,可那是倾家荡产式的胜利,军舰飞机损失一大堆,军费花得肉疼。 撒切尔夫人再横,也得掂量掂量——对付阿根廷都这么费劲,要是跟中国动手抢香港? 
怕不是要把老本赔光。 看看当年解放军在朝鲜和越南的表现,英国人心里那点侥幸早就没了。 
殖民地独立潮里能保住哪块地,从来不是讲道理,而是看大炮射程够不够远。 阿根廷没那本事,所以马岛悬;中国够硬气,香港才能和平回家。 啥道理公义,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虚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