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这回彻底陷入被动!他挥舞的关税大棒非但没能震慑对手,反而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。短短三天内,两记重击接踵而至,逼得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不得不紧急向中方释放信号! 当特朗普宣布对欧盟产品加征30%关税时,或许以为能通过施压迫使欧洲妥协。 
但现实是,欧盟迅速联合印尼、日本、加拿大,构建起新的贸易合作网络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高调宣布,与印尼正式签署《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,双方实现近乎零关税的贸易安排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欧盟正联合加拿大与日本,共同制定针对美国的反制方案。 这一布局直击特朗普软肋——加拿大作为与其缠斗多年的贸易对手,从未在关税战中示弱;印尼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,对美压力表现出惊人韧性;就连传统盟友日本,在石破茂内阁主导下也展现出罕见强硬姿态。欧盟的潜台词再清晰不过:"既然你要加税,我们就另寻合作伙伴,看谁能撑到最后!" 7月2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称:"美越达成里程碑式协议!越南承诺对美商品实施零关税,美国仅对越商品征收20%关税!"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——越南政府始终未对此表态,内部消息显示,越方谈判团队原本预期关税水平在11%-15%区间,特朗普临时加码至20%直接导致谈判破裂。 
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7月15日特朗普突然改口称"协议即将签署",这等于变相承认此前所谓"历史性协议"根本不存在。这场闹剧暴露出两大致命缺陷:其一,特朗普政府信用体系彻底崩塌,连盟友都不再相信其承诺;其二,其谈判策略已失效,越南宁愿承受潜在46%的关税损失,也不愿任其摆布。 面对失控局面,贝森特终于坐不住了。7月15日,这位财政部长紧急发声,重点传递三大信号: 中美关税休战期或将延长——原定8月12日结束的关税暂停措施可能继续延期,以避免市场剧烈震荡; 明确向中方示好——公开承认"中国掌握美国所需关键资源",直指稀土供应与技术合作; 迫切寻求新谈判——计划下月重启中美对话,试图为当前危机寻找出口。
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是残酷现实:一方面,美国企业已无法承受关税战成本——若8月后中美关税恢复至100%以上,将引发产业链大地震;另一方面,中国掌控全球80%稀土加工能力,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根本离不开这条供应链。就连此前严防死守的芯片禁令都出现松动,英伟达获准继续向中国出口H20芯片,这足以说明美方焦灼程度。 纵观这场关税博弈,特朗普几乎打光所有筹码,却换来欧盟离心、越南反水、市场恐慌的三重困境。最终,美国不得不放低姿态寻求与中方对话。但今时不同往日,当特朗普发现强硬手段失效时,中方早已掌握战略主动权。这位曾试图用关税大棒"让美国再次伟大"的总统,此刻或许该认真思考: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,究竟该如何收场?答案,或许就藏在他是否愿意放下身段、重建信任之中。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,专注于军情、军史、战史、国际关系研究,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,带来精彩细节。作品覆盖图文、视频、音频领域,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,也欢迎您点赞、评论支持,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。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