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候,妃子侍寝时必须一声不吭,竟然还允许门外太监偷听,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? 
在许多人眼中,古代皇帝似乎是“天选之子”,不仅掌控天下财富,更拥有后宫三千佳丽,生活想必极尽奢华、快乐无边。其实不然,那些肆意纵情、沉迷荒淫的皇帝,多半命不长久,最终沦为亡国之君。因此,各朝代对后宫嫔妃的管理都极为严苛,绝非电视剧里想象的那般随心所欲。 举个例子,清朝的敬事房制度,是后宫管理中的经典典范。我们常见影视剧中“翻牌子”侍寝的场景,正是这一制度的真实写照。皇帝对妃子的美貌固然有偏好,但朝廷更看重的是嫡嗣的延续,不允许皇帝过分宠爱某一妃子,必须做到雨露均沾。 在侍寝安排上,皇帝不能随意召见哪位妃子,所有事情由宫中敬事房全权负责。敬事房用写有妃子名字的木牌,并系上绿色绳索,这也就是“绿头牌”的由来。若皇帝连续多日翻同一妃子牌子,敬事房的太监会选择适当时机,以委婉的方式提醒皇帝:“该考虑其他人了。”随后这名妃子的牌子会被暂时撤下,强制“休息”几天。 当皇帝翻完牌子,得到侍寝资格的妃子便开始沐浴、更衣,并佩戴刻有自己名字的玉牌等待。接下来便是敬事房驼背太监们将她裹在棉被中,悄悄送入皇帝寝殿的程序。 
皇帝在寝殿中的状态,可不如影视剧那样潇洒自如。宫中规矩要求皇帝在侍寝妃子进屋前,必须先乖乖上床盖好被子,但脚脖子必须露出,以便妃子确认床尾。待妃子被太监送入后,她需要凭借皇帝露出的脚脖子,确定方位,然后悄悄地从脚边爬进被窝,与皇帝完成“人伦之事”。 
这还没完,行房时间有严格限定,若超时,总管太监便会在寝宫外高声喊出:“是时候了!”皇帝必须在三声警告内停止,否则门外的太监会直接闯进来,强行带走妃子。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皇帝因激烈动作而突发意外,若发生意外,敬事房太监的性命都难保,因此他们十分敬业,严守规矩。 
侍寝结束后,妃子必须按规定自己爬出被窝,再次被太监用被子包裹,送回自己的寝宫。可是这还不是全部,最受妃子关注的环节,是总管太监问皇帝:“留不留?”——意思是,是否愿意让这次侍寝留下“战果”。 
如果皇帝回答“不留”,妃子必须喝下一碗避子汤,或者由太监对妃子腰臀进行推拿,确保她不能怀孕。若皇帝说“留”,总管太监则会拿出一本小册子,详细记录当天日期和被临幸的妃子名字。日后若该妃怀孕,这本“承幸簿”能证明孩子确实是皇帝亲生。 
这本承幸簿内容极为机密,仅限敬事房太监、皇帝本人和太后有权查阅。每位皇帝驾崩后,簿册都会被烧毁,防止后人窥探皇宫隐秘。 虽然敬事房这套严谨甚至显得生硬的制度,有时让皇帝心生不满,但毕竟是为了保护皇帝的身体健康与后宫秩序。皇帝对这套管理机制既爱又恨,却无可奈何,只能默默接受。
|